这家野心勃勃的芯片公司,你的手机屏幕好不好核心要靠它

时间:2020-11-13 07:30:43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作者|黎光寿、吴瑞馨

本文首发于《寻找中国制造隐形冠军》上海卷


尽管这家企业目前还处于名不见经传的状态,但这是一家瞄准科创板的企业。而从行业来说,这家企业选择的芯片制造领域,只是芯片制造当中很小很小的一个领域,其生产的主要是连接手机屏幕的芯片。

根据群智咨询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排名显示,中国知名液晶面板企业京东方的出货量超过了LG、三星,成为世界第一。这也是京东方继智能手机显示屏、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四大领域出货量实现世界第一后,在电视显示屏这个细分领域取得了世界第一的出货量。

液晶面板一共有靶材、彩膜、液晶、驱动IC和背光源五个关键部件,其中驱动IC的作用相当于液晶面板的“发动机”,成本只占整个面板的5%,往往不被人关注。但如果没有驱动IC,液晶显示屏就没办法成功显像,屏幕就没有画面,因此成为液晶显示屏的关键零部件

但中国的驱动芯片自给率却很低,超过80%以上的驱动芯片都依赖进口。据CINNO研究(CINNO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大陆所占据的不到20%驱动IC市场份额中,新相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简称“新相”)是最主要的供应商。

数据显示,作为大陆最大的驱动IC厂家和第一大液晶驱动芯片设计企业,新相最近几年呈高速发展趋势,2016年更是得到大基金等各方资金扶持。新相副总经理马祖飞告诉记者,在未来十年,世界面板业的重心在中国,新相也将紧抓这一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遇,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本土市场,去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据CINNO研究预估,国内面板驱动IC国产化率在2018年有可能提升至35%以上。而由于中兴事件的影响,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对新相等面板驱动IC企业来说也是一大助力,也将推动中国液晶面板早日摆脱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


艰难带来契机


迄今为止,世界液晶面板行业几乎都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但1991年到1996年期间,全球兴建的至少25条TFT(Thin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生产线中,有21条建在日本。随着液晶面板产业的兴起,日本的平板制造业供应链也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了上中下游完整的配套体系。知名的夏普便是日本液晶面板行业的龙头老大。

20世纪90年代,韩国举国之力发展液晶显示屏,三星和LG先后崛起;台湾也紧紧抓住了大陆改革开放的契机,取得了市场的巨大成功。夏普2000年推出世界第一台液晶彩电后,以康佳为代表的大陆彩电厂商大量采用“拿来主义”,从日韩及台湾地区购买液晶显示屏,安装到彩电整机上,向广阔的市场销售,根本还来不及研究液晶显示屏究竟该怎么制造。

这家野心勃勃的芯片公司,你的手机屏幕好不好核心要靠它

新相微电子芯片的使用范围


中国彩电竞争在2000年前后进入白热化阶段,长虹、康佳、TCL、海信、海尔等品牌竞相以降价方式,大打价格战,2004年左右,康佳率先把中国彩电一下子从显像管时代带入液晶时代。但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被外国人控制的痛苦,只有中国人能够深切感受到,价格战的结果,是终端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而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价格却在市场过热的喧嚣中稳步上升。

这家野心勃勃的芯片公司,你的手机屏幕好不好核心要靠它

新相微电子产品


2002年4月,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签署合作意向书,共同投资大约100亿人民币,在上海莘庄工业区建设一条5代线,由合资公司向NEC购买相关专利和技术,终于建成中国第一条,也是世界第七条5代线,于2004年10月8日,正式开始投入生产。随后,京东方和龙腾光电也相继通过收购和合资手段引进液晶技术,建立起中国第二条和第三条5代线。

建立了液晶面板生产线之后,中国人才发现,包括驱动IC在内,靶材、彩膜、液晶和背光源等五个关键部件以及关键材料都被日韩企业牢牢控制,尤其是仅占面板成本5%的驱动IC,中国没有一点话语权,早期的液晶面板生产线,最后几乎都以惨淡收场。

而专注于解决面板芯片的新相,于2005年正式成立。新相的创始人、CEO肖宏博士具有丰富的设计能力和经验,肖博士判断液晶面板在中国大陆具有巨大潜力,而且材料的国产化、本土化也是大势所趋。如果抓住机会发展本土化液晶显示器驱动IC,抢先占领国内市场,将是一个巨大机会。

肖博士曾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Berkeley)攻读电子工程并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IBM沃森(IBMWaston)研发中心担任研究员,并且还曾在美国、台湾合伙创办过两家IC设计公司,其曾经开发的驱动IC产品进入过索尼爱立信(Sony-Ericsson)、京瓷(Kyocera)、惠普(HP)和戴尔(Dell)等国际一线厂商,多次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FT驱动IC,曾占到SVA-NEC(中航光电)、CPT两家公司50%市场份额。

由于肖博士在行业里的地位和名声,新相成立之初,他既负责研发核心技术,还投入大量自有资金,并依靠其卓越的技术力和优秀的市场影响力,先后吸引了众多投资基金的入股新相。


用示范带动用户


一家具有明确目标的公司成立,其实只是一个痛苦的开始。首要的就是如何获取客户。而在还没有做大做强之前,客户是不会自己主动找上门来的,要想将产品卖出去,必须主动开拓客户。

在新相成立之初,当时国内面板行业尽管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但是面板的关键部件驱动IC几乎还是靠进口。“这有两点原因:第一,长期以来,大陆面板制造的关键部件都由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公司垄断供应,已经形成一种默认规则;第二,大陆虽然也有不少面板部件制造的厂商,但由于品质或品牌的问题,不敢轻易贸然使用国内企业产品。”

这让新相开拓国内客户异常艰难。新相及时调整市场策略,聚焦以价格为导向的华南客户。“因为客户刚开始对国产产品有担心,不敢采用国内驱动IC,不敢做小白鼠,这也很正常。”业务副总马祖飞带领业务人员,几乎每天都在联系客户,一家一家的拜访、介绍,再从拜访过的上百家企业中挑选有意愿的公司进行二次拜访,甚至三次拜访。

这家野心勃勃的芯片公司,你的手机屏幕好不好核心要靠它

新相微电子产品


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向来是少数,大家都怕自己成了实验中的小白鼠,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产业链向中国大陆转移是大势所趋,在马祖飞看来,既要向客户讲清楚这一点,又要在客户的实际使用中,以优质服务解除客户的后顾之忧,真正体会到使用国产芯片的好处,客户就不会拒绝接受新事物了。

“我们通过选择重点客户,用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良好的产品品质和敢于承诺的信誉保障,通过以点带面,抢高地、树旗帜、塑品牌,逐步把市场打开,把新相的品牌影响力扩大,最终建立了广泛的市场基础”。

在公司新老骨干带动下,新相的市场率先从华南地区突破,先是一些小企业,后来逐渐过渡到一些大企业,2009年京东方正式使用新相的产品。目前除了京东方外,新相的知名客户还包括深天马、华星光电、龙腾光电、中光电等企业,终端客户主要是以联想、海信、NEC、戴尔、惠普、伟世通(Visteon)等为代表的电子科技企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相微电子产品成功导入国内TFT面板十代线以及LTPS、AMOLED面板六代线,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能全面提供用于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电视的TFT-LCD驱动IC和电源IC的厂商;成为国内首家成功量产TFT驱动IC的设计公司。目前驱动IC出货量累计实现10亿颗,成为国内平板显示驱动IC的龙头企业。

在成功赢得市场的同时,新相也陆续赢得许多荣誉——2009年,新相荣获“第三届中国半导体创新和技术奖”,次年荣获“2010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百家最具成长性创业企业”称号;2013年,荣获“中国中小企业成长标杆企业”称号;2016年,荣获工信部“最具投资价值企业”称号,产品被评为“最佳市场表现产品”称号;2017年,荣获“2017年度中国IC设计成就奖”和“第十二届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今年还荣获“2018年度中国IC设计成就奖”。


重点放在国内市场


从DisplaySearch公布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全球面板产业格局中,韩国占据的市场份额最高,中国大陆占据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3。从数据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大陆面板产业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占全球面板市场份额将达到45%,“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又迎来一次发展机遇”。

随着大陆液晶面板的市场份额提高了,核心零部件的需求量也会相应提高。而数据已经表明,未来全球显示驱动IC市场规模呈稳定的上升趋势,2017年,全球显示驱动IC年总产值为76亿美元;预计2021年,全球驱动IC年总产值将突破100亿大关,2025年将达到136亿美元。

“未来液晶面板的市场主要在中国。”新相认为,全球市场的增量部分主要在中国,而在2025年前,中国大陆将取得比境外同行更多的市场份额,本土显示驱动IC的市场需求预计也将逐年增加,2025年,本土液晶面板市场需求驱动IC预计达到6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面板行业的核心部件国产化无疑将迎来一个爆发式发展。

2011年—2015年,5年间,新相通过企业经营团队的高效管理,新相的企业销售额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根据新相自身制定的2016—2025年企业销售额目标和实际具体销售额数据综合,新相预计销售额都将以较高的复合增值率实现高速发展。

“未来的突破性发展是基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市场,新的面板产业大幅度增长,TFT-LCD的8代线到10代线都在投资建设开发,面板产能不断扩张,国内市场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在快速成长,意味着未来的市场需求度越来越多。其次是新相通过2016、2017、2018三年发展,基础夯实了,就会进入到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的快速成长爆发期。”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显示驱动IC厂商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厂商都是韩国、日本、美国和台湾地区的企业,还没有大陆的企业。基于对未来市场爆发性增长的预测,新相还制定了2021年-2025年的企业销售目标,到2025年销售额预计将进入全球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前三。

国内市场目前是新相的重点目标市场。“这个份额是我们该吃的,也是必须要吃到的。”马祖飞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我们从现在的市场占有率不到5%不断提升到20%、30%,要成为主力供应商。”“因为有这几年的积累,大陆面板企业的发展,以后海外的面板企业也会逐渐接受,使用我们的驱动IC。”

随着新型显示方式的不断发展,新相在当前主流的液晶面板上继续向更大尺寸、更高解析度、更低功耗产品研发,同时将低温多晶硅(LTPS)、AMOLED(主动矩阵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技术牢牢把握在手中,抓住市场进入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更在LTPS、AMOLED、触摸与驱动融合(TDDI)、指纹识别、T-con芯片等高端项目进行深度布局。


计划上市打造好品牌


据介绍,新相瞄准的目标市场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与国内各大面板厂商合作,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中国电子、天马、惠科、和辉光电等面板企业;第二,与国际各大品牌手机厂商合作,包括华为、联想、中兴、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第三部分是与海信、TCL、创维、康佳、长虹、海尔等电视厂商合作;第四部分,同各大电脑品牌厂商,包括戴尔、联想、惠普、宏碁等终端客户合作。

新相显示驱动IC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已经达到国际水准,和行业前十的驱动IC相比并不差,在价格方面又比国外许多驱动IC更有竞争力,未来新相能够进入全球前三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除了积极开拓市场来实现全球行业龙头的目标外,增加新的产品线也是必要之举。新相现在的产品主要包括大尺寸驱动芯片、手机驱动芯片、LTPS芯片、AMOLED芯片、T-con芯片、电源管理IC、指纹识别IC等,大尺寸驱动芯片和手机驱动芯片这两项目前是新相的主力出货芯片。目前下游的手机触控、传感器一块已经基本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品线。

新相制定了对未来5年、10年的战略规划——将逐步加大对电源管理IC、T-con芯片、触控芯片、MEMS的生产,丰富新相的产品线,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国内面板产能增长,未来势必会有更多驱动IC企业会抢占国内市场份额,而国内市场份额有限,新相扩展全球业务的战略决策也是大势所趋。“只盯着碗里的还不够,不足以支撑我们成为全球行业龙头的目标,所以要把海外的韩国市场、日本市场尽快放到碗里来。把我们的市场变成一口锅。”

而从市场策略来看,要把销售做大,不仅需要市场人员的努力,最重要的就是打造公司及产品的影响力,让客户不断加深对公司和产品有深刻印象,吸引客户主动找上门。

品牌是客户对产品线和产品的技术品质的认可,需要企业在生产产品的时候,需要严格把控质量关和服务关。新相积极参与各种技术论坛以及行业交流会,让更多专业人士知道和了解新相的业务、产品分类、聚焦领域和客户对象,并通过各种场合不断把公司的发展战略及愿景告诉世界。新相还计划通过改制上市的方式扩展品牌。“上市除了融资以外,更是扩展产品品牌、企业品牌非常好的平台,能不能上市就相当于一个试金石。”


靠资本加快行业整合


“我们现在和国际先进的半导体企业差距还很大,一方面要靠加快自身发展速度来解决,另一方面就是要依靠资本的力量来加快发展。”对新相来说,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要自立自强,同时积极争取各种投资基金和政府支持,可以加速公司发展。

近几年来,陆续有多家大型基金公司分别向新相提出投资建议,但新相出于产业互补、控制风险的考虑选择对新相发展最有利的投资者,从而可以加快实现我们的国产的替代,加快成为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数据显示,在目前每年进出口商品中,中国进口逆差最大的是半导体芯片,2017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是4200亿美元,中国就占了3200亿,除其中600亿美元是中国的本土企业生产交易,2600亿美元的芯片是进口。

透过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市场是半导体绝对的龙头,销售额占到75%甚至80%以上;其次,中国的本身半导体自给率非常低,32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只有20%的销售额是中国自己的交易,而且有很多是外资企业,真正民族的产品还是很少,差距非常大。反之,也正说明成长空间非常大。”

新相认为:“我们做高科技企业必须看清楚两点:第一是中国的消费市场巨大,制造业非常发达,有市场就有机会;第二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家已经深深认识到,要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国家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发展,都离不开核心芯片的成功。做芯片,新相不怕失败,不怕亏损。唯有敢于投入,敢于创新,才有成功的机会”。

作者|黎光寿、吴瑞馨

(温馨提示:本文引用数据,均为官方数据,或为公开报道,未使用任何内幕消息)

推荐阅读:贵州之窗

(正文已结束)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